close

柳暗花明又一村

「窮有兩種,
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。
我們家是窮得開朗,
而且和最近才變窮的人不一樣,
不用擔心,
要有自信,
我們家祖先可是世世代代都窮的喔。」
這是「佐賀的超級阿嬤」的哲學:
再苦,也要滿懷希望、歡喜度日。

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生前常說:
「山不轉,路轉;路不轉,人轉。
如果人也不能轉,只要你的心轉、觀念轉變,就能柳暗花明。」
心理學的理論也說,
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行為,
當想法改變,
行為就會改變,
或許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
前陣子「張老師」基金會開了一場記者會,
他們不說「失」業,
而說「待」業或生涯轉換,
「一字之差,但是思維完全不同,」
基金會督導林世莉提醒,
讓正向的語言、想法在心裡發酵,
就會慢慢增強正向能量,
例如,告訴自己「我在準備、等待下一份工作」,
而不是「我失去工作、從此沒機了」;放無薪假,
可想成「以前沒時間休假,
現在多了幾天假,
正好可以休息、陪孩子」,
而不是「放假害我損失好多錢」。

林世莉有位企業家朋友在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,
煩心到兩、三星期睡不著。
林世莉告訴他:
「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,而是被金融海嘯掃到。」
也鼓勵他藉這次挫折想想有沒有其他專長,要不要嘗試別的出路?

果然轉個彎就有路。
現在這位朋友不時受邀到其他企業談壓力管理,
分享調適挫敗的經驗,
他不但睡得著了,
也重拾信心,
變成很受企業歡迎的講師,
再創生涯高峰。

林世莉有個案主本來是上班族,
前陣子被裁員,
她去學做手工飾品,
在親友鼓勵下,
她做出各種動物形狀的串珠手機吊飾,兒女幫她放到網站上賣,
銷路不錯,她很開心,
沒想到以為只能消磨時間的手工藝能帶來「第二春」。

「轉個念頭,多點彈性,
新工作的收入或許沒有以前好,
但是一個人的自尊、自信找回來了,
後面就有無限生機,」林世莉說。

把握機會教育

現在的孩子被稱為「草莓族」──禁不起挫折,一捏就爛。
「平常很難教孩子面對挫折,不景氣正好拿來當機會教育,」
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說。

林世莉會跟兩個青春期的兒子討論家庭收支:
爸媽的薪水、
孩子們的開銷、
家裡其他開銷各有多少,
最後剩多少?
這些結餘怎麼處理?
也會討論哪些不是必需品,
一定要買嗎?
用現金、信用卡或消費券買東西比較划算?
「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,
才有機會學習善用金錢,也體諒父母,」她說。

林家興強調,父母的身教很重要,
當大人用正面的方式因應困境,
小孩很容易就跟上去。

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小時候父母離異,
父親獨力拉拔四個孩子,
經濟吃緊到沒錢買水果,
去水果攤撿老闆淘汰的。

「我們窮,但是不自卑,
很努力地活下去,」
王淑俐說,儘管擔子重,
但父親從不遷怒於孩子,
對子女的關心無微不至,
她北上讀師大,
四年內父親就寫了200封家書;
而她也以自立自強回報,
當家教、參加比賽,
收入和獎金不但可以自足,
還能幫助家計。



不要「宅」在家裡
聯合諮商心理所院長邱永林建議,
放無薪假或待業者還是要安排「課表」,
每天找些事做,
例如打掃家裡、運動、上課或學才藝、當志工,
藉此得到成就感;
儘量不要天天窩在家,
久了不但自己消沉,
也容易把負面情緒轉嫁給家人。

貧窮對我是好事,
培養韌性、激發潛能,
更重要的,
我很知足、很感恩,」她笑著說。
童年的家庭變故讓她學會
「以變為常」,
「人生本來就有風浪,但是我不怕,掌穩舵就能往前划。」練好EQ?

生活的擔子讓人鬱悶,
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發家人衝突。
如何避免情緒失控?

■深呼吸:
想發脾氣前深呼吸幾下,緩和情緒。
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林家興建議,
做人做事不要「十分」投入,
這樣有時會讓人失去理智,
例如把小孩打罵得過頭還不自覺。
他建議七分投入就好,
另外三分抽離,在旁邊觀看、提醒自己。

■離開現場:
當深呼吸沒用,建議離開現場,
避免進一步衝突。

■轉移注意力:
例如去散散步。
林世莉每次跟先生吵架,
就去用肥皂用力洗先生的衣服,
宣洩情緒;
她也有朋友心情不好時就去拔花盆裡的雜草。
總之,要找到不傷己、不傷人的紓壓方式。

■再溝通:
離開現場、轉移注意力並不代表逃避,而是等情緒平穩後,
再去跟對方好好溝通,才能解決問題。

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效,
或者已有暴力傾向或行為(例如摔東西、打小孩),
建議尋求專業協助,
例如「張老師」(電話直撥1980)、生命線(電話直撥1995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r9922 的頭像
    bar9922

    復陽子

    bar99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